小麦穗期病虫发生趋势与防治技术意见-yb体育官方

yb体育官方

农技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yb体育官方-yb体育app官网 > 新闻资讯 > 农技资讯
小麦穗期病虫发生趋势与防治技术意见
作者: 发布于:2024-4-16 11:02:28 点击量:


42江苏省植保站先后召开的小麦赤霉病发生趋势专家会商会和全省植保植检系统小麦穗期重大病虫发生形势会商会分析,预计今年我省小麦穗期以赤霉病为主的病虫害总体呈偏重发生态势。各地要加强监测预警、优化防控技术、强化宣传指导、做好物资保障,全面打好以赤霉病为主的小麦穗期病虫防控攻坚战,全力保障小麦丰产丰收和质量安全。

一、发生趋势分析

综合分析小麦品种布局与抗性、苗情长势、穗期天气趋势、病害抗药性与田间病虫基数等因素,预计今年小麦穗期病虫将偏重发生。其中,赤霉病在沿淮及淮南麦区偏重以上流行风险高,预计偏重流行风险面积超过2000万亩;白粉病中等发生,沿淮、淮北、沿海局部偏重发生;锈病偏轻发生;穗蚜中等发生,淮北局部偏重发生;粘虫轻发生。

1、赤霉病。预计在沿淮及淮南麦区偏重以上流行风险高,重发区域主要在苏南、沿江、里下河、沿淮、沿海南部麦区。预报依据:一是感病品种种植面积大。2023年秋播我省小麦种植品种数量多。淮南中感品种种植面积占27.5%,沿淮、淮北地区主栽品种对小麦赤霉病抗性普遍较弱,感赤霉病品种数量占90%以上、种植面积比例达98%以上,其中高感品种种植面积达49.1%。二是小麦生育进程差异大、易感病期长。去年小麦播期长,越冬以来先后遭遇3次大范围持续雨雪冰冻天气,田间小麦生育进程不整齐,地区、品种、田块间小麦抽穗扬花期差异较常年和去年更大,易感病期拉长,据部分地区典型调查,同一地区小麦抽穗扬花期将会达到10天以上,为近年少有,赤霉病菌侵染几率加大。三是田间初侵染源充足。3月下旬各地调查,稻桩子囊壳枝带菌率全省平均2.3%,高于上年同期的1.7%,部分地区高达20%以上,且近期温度、湿度适宜,有利于子囊孢子大量繁殖,80%以上地区枝带菌率显著上升,部分地区平均枝带菌率是3月上中旬调查的5倍以上,田间小麦赤霉病菌初侵染源远超1%的大流行指标。四是气候条件适宜。根据国家气象总局和省气象部门的分析,我省今年小麦赤霉病流行气象风险为近十年少有。4月降水量江淮之间和苏南地区较常年偏多02成,有4-5次降水过程,与大面积小麦易感病的扬花期高度吻合。加之田间群体密度大,郁蔽程度高,导致大部分地区平均相对湿度较大,利于孢子萌发侵染,十分适宜赤霉病的流行危害。

2、白粉病。预计白粉病总体中等发生,沿淮、淮北、沿海局部偏重流行。预报依据:一是始见期早,前期病情扩展慢。据各地系统监测,130日首次查见(盐城阜宁),早于上年。自查见到3月中旬,受降温度较低等影响,除沿海个别地区外其余各地均未见病,3月下旬沿淮、沿海、淮北等地零星见病,前期病情扩展慢。二是近期病情总体轻发生,沿海局部偏轻至中等。4月初调查,全省平均病叶率0.1%,轻于上年。沿淮、沿海、淮北轻发生。高邮大田普查,平均病株率0.4%(最高1.8%),平均病叶率0.1%(最高1%);南通全市普查,平均病株率0.14%(最高2.4%),平均病叶率0.03%(最高0.53%);丰县系统调查,平均病株率2%,病叶率0.6%,大田调查,病田率5%,平均病株率0.3%(最高10%),平均病叶率0.1%(最高3.8%)。沿海北部局部地区偏轻至中等发生,阜宁大田普查,平均病株率11.3%(最高88.8%)、病叶率2.1%(最高14.2%)。三是感病品种种植比例高。淮麦系列、徐麦系列、郑麦9023等较感病品种在沿淮、淮北、沿海等地种植比例超过80%,宁麦、部分扬麦等感病品种在沿江、苏南地区种植面积大;加之秋播播种量大,田间群体大,郁闭程度高、通风条件差,近期阴雨天气多,田间湿度大,十分利于病菌侵染危害。四是气象条件有利。据气象部门预测,4月全省气温正常偏高0~1℃,有4次过程性降水,田间温湿度适宜,利于白粉病扩展危害。

3、锈病。预计偏轻发生。主要预报依据:叶锈病当前我省尚未查见。随着气温回升,田间郁闭,有利于锈病发生扩展,预计在东部沿海地区将偏轻发生;条锈病当前我省尚未查见,随着西南季风盛行,条锈菌源将不断传入我省,加之我省淮河以南主栽品种普遍不抗病,预计苏南、沿江及西部丘陵等地偏轻发生。

4、穗蚜。预计全省中等发生,沿海、沿淮及淮北局部偏重发生。主要预报依据:一是气候条件有利。4月全省气温正常偏高0~1℃,气象条件总体有利于穗期蚜虫的繁殖和危害;二是部分地区蚜虫基数偏高,且上升较快。4月初调查,全省平均百株蚜量8.6头,低于上年同期,但是较3月下旬上升56.4%,淮北、沿海地区平均百株蚜量大多在90头以上,沿淮局部田块百株蚜量达1000头左右。4月中下旬随着气温回升,不仅麦田现有蚜虫繁殖速度进一步加快,部分地区还有大量蚜虫从田外迁入为害,穗期蚜量将快速增长。

5、粘虫。预计轻发生,沿江局部偏轻。主要预报依据:迁入略早,3月上旬沿江、沿海局部地区即查见迁入,略早于常年;卵量高于上年,金坛累计百草把平均诱卵20块,通州累计百草把平均诱卵40块,江都累计百把卵块数52.5块;通州性诱单日单个诱捕器平均诱成虫36头;阜宁累计平均单筒诱蛾38头,高峰日诱捕33头。随着南方虫源不断迁入,田间落卵量将进一步增加,个别地区已偶见幼虫危害。

二、防治技术意见

赤霉病是对小麦稳产高产威胁最大的生物灾害,防控好以赤霉病为主的小麦穗期重大病虫害,事关夏粮丰收和全年粮食安全。各地要围绕“虫口夺粮”保丰收目标,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将赤霉病各项防控措施抓早抓紧、抓细抓实,狠抓监测预警、科学防控、服务指导和物资保障等工作,坚决打赢夏粮生产“虫口夺粮”关键仗,实现防病减损、控病减毒、提质增产目标。

一是加强监测预警,提高预报精准度。监测预警是科学防控、精准防控、高效防控的重要前提。要加大赤霉病、白粉病、蚜虫等穗期重大病虫监测调查力度,加密调查频次、扩大调查范围,用好智能工具,准确掌握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田块发生发展动态。小麦赤霉病的流行程度与小麦扬花期是否遇到高温高湿天气有直接关系,各地要加强与栽培、气象等部门沟通协作,做好小麦生育进程的监测调查,明确不同区域、不同田块、不同品种的小麦生育进程和抽穗扬花时期;要准确掌握小麦抽穗扬花期天气变化,根据天气趋势及时修正赤霉病中短期预报;要全力做好穗期病虫发生与防治信息发布和汇报工作,严格执行小麦赤霉病等重大病虫发生防治信息周报制、突发灾情实时报送制和信息网络汇报制,及时将病虫发生与防治情况上报至相关部门,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二是优化防控策略,提高技术科学性。要按照“科学研判、精准施策、减量控害”的防控思路,统筹打好赤霉病、白粉病等穗期病虫防治总体战。赤霉病要落实“主动出击、见花打药”的防控技术要点,在防控时间上,要牢牢掌握小麦扬花初期这一首次用药的关键时期,努力做到“见花打药、扬花一块、防治一块”;在防治次数上,要根据小麦扬花期间天气条件和病害流行风险程度,决定防治次数;要坚持一次防治不动摇的刚性要求,流行风险高的地区第一次用药5-7天后用好第二次药,确保防控效果,对高感品种、生育期极不整齐和扬花期遇连阴雨天气的区域或田块,第一次药后5天左右开展二次防治;若扬花期遇阴雨天气,可选择雨隙或抢在雨前施药,药后6小时内遇雨要及时补治。在防控药剂上,要优先选择效果优、含量高、安全性好的农药品种,加大氰烯菌酯、丙硫菌唑、氟唑菌酰羟胺、叶菌唑等高效防病害降毒素药剂及其复配制剂的推广应用力度,并注意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品种;要停用多菌灵等抗药性较高的药种。白粉病、锈病可选用戊唑醇、环丙唑醇、氯啶菌酯、啶氧·丙环唑、氯氟醚·吡唑酯、唑醚·戊唑醇等药剂;蚜虫可选用吡虫啉、吡蚜酮、啶虫脒、联苯·噻虫胺、噻虫·高氯氟等药剂;粘虫可选择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等药剂。要用足药量和水量,确保防治效果,喷杆喷雾机亩用水量20~30kg,机动弥雾、静电喷雾亩用水量15~20kg,高效植保无人机亩用水量不低于1.5kg

三是强化宣传指导,提高技术到位率。要加强宣传发动,充分调动基层群众防治的积极性、主动性,指导农户紧抓农时、不等不靠、主动用药、科学防治。要创新宣传发动方式,既要用好广播电视、报纸明白纸、村组大喇叭等传统方法,也要做到守正创新,积极应用微信短信、抖音短视频等新型手段,线上线下结合、传统手段与现代方法结合,提高宣传宣传发动的广度、深度和力度,确保宣传发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村组农户。防控的关键时期,要结合“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组织动员广大农技人员下机关、进基层、踏田头,深入病虫重发区、技术力量薄弱区和苗情复杂区,开展多元化、全方位的服务指导,确保种植户能抓住适期、选对药种、科学防治;要强化防效跟踪调查,及时发现并帮助解决防治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推动大面积病虫防控工作平衡展开。

四是做好物资保障,确保供应不断档。赤霉病等穗期病虫防控关键时期,农药等物资需求加大,各地要发挥多方能动性,及早谋划防控资金和物资调度储备。积极争取防控资金,努力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和防灾减灾资金,尤其要用足用好中央“一喷三防”资金,及时开展赤霉病防控物资采购和作业补贴,要强化物资保障,做好农资余缺调剂,确保防控物资及时足额发放到位,群众有药用、有好药用。同时要强化农资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违规销售套装农药等违法犯罪行为,确保农资市场管理有序,让群众用上放心药、安全药、高效药。




分享到:

上一篇:防好小麦早春病虫 打好夏粮丰收基础

下一篇:小麦田间去杂时用到的主要技术措施

微信公众号
手机端下载
yb体育app官网 copyright © 2011 江苏金土地种业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