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的话:“无农不稳、无粮则乱”。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也是“三农”事业的核心环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粮食生产,习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粮食安全的主动权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国家连续调整粮食收购最低价,鼓励多元收购主体积极入市,推动粮食收储由政策性收购为主向市场化收购为主转变,各地国有粮食系统也迎来了发展新机遇。
乡村振兴,粮农为先。当下,各地粮食系统正全面推动工作模式的转型改革。其中,在延伸粮食产业链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粮食局积极发挥粮食部门连接生产和消费两端的优势,按照“大粮食、大市场、大流通、大产业”的创新理念,努力转变粮食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提升粮食经济增长效益,切实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在服务三农、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中发挥着积极重要作用。近日,在江苏扬州市邗江区粮食产业园开工建设之际,本报对扬州市邗江区粮食局党委书记、局长姚正根进行了采访。
剖析形势,了解短板,改革转型迫在眉睫
近年来,党和国家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把“三农”问题提升到更高层面,粮食产业转型发展首当其冲。特别是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小、弱、散”的弊端暴露无遗,面对经济新常态,企业市场化经营意识未跟上,管理体制创新不够,这些都对粮食系统的转型升级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位于江苏省中部、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的历史文化名城扬州,也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其中,位于扬州主城区的邗江区是全市粮食产业核心区。然而近年来,和全国许多城市一样,传统固守的农业发展模式,以及城市化进程这把双刃剑,让邗江粮食产业发展亟待转型升级。
事实上,邗江区在粮食产业发展进程中所遇到的瓶颈和难题,也是当下全国粮食产业领域的共性话题。随着我国粮食生产连续跨越新台阶,我国粮食库存持续增加,充裕的粮食库存有力保障了市场供应和价格的稳定,也是我国实现粮食安全的坚实基础,但出现了部分粮食品种阶段性过剩、库存压力较大,绿色、有机、安全等优质农产品供应不足等问题,极大地制约了农民收入的提升,成为乡村振兴工作中面临的突出问题。
针对这一市场大环境,扬州市邗江区粮食局党委书记、局长姚正根认为,“当前,国家不断出台的粮食保护政策,虽然保护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但却无法从根本改变我们粮食产业的格局。耕地粗放经营、种植品种杂而散、粮食收储管理三大问题十分突出。特别是缺乏市场急需优质产品,无法形成产业链,这是包括邗江在内很多粮食产区面临的问题。”
就邗江区而言,姚正根介绍,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邗江区耕地面积有所下降。在有限的耕地上,不仅难以形成规模效益,而且也制约了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广泛应用,致使土地产出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同时,各镇、街道的农村青壮年多进城或外出务工,导致从事农业生产的多是年老体弱的人员,这些人大多缺乏知识和技术,农业生产习惯和观念不易改变,农业耕作方式简单粗放。
值得一提的是,受到传统种植习惯影响,邗江地区粮食种植普遍缺乏科学选种的习惯,种植品种多而杂,相对分散,一镇(村)多种(品种),未形成区域化、规模化种植。这些现象导致粮食品质参差不齐,不利于粮食后续加工。少数种粮大户“小规模”种植优良品种,也无法形成规模优势,做不到专种、专收、专储、专卖。在粮食销售上,也无法体现“良种高价”“优质优价”,直接影响土地产出的经济效益。此外,由于广大农民特别是种粮大户在相关设备、技术及科学理念上的欠缺,粮食的晾晒、收储等问题十分普遍,“丰产不丰收、增产不增收”的情况十分突出。
姚正根表示,“从全国范围来看,一方面,我国粮食产量不断攀升的同时带来了巨大的库存压力;另一方面,我们还在持续通过国外进口大批优质农产品。因为,和市场畅销、消费者青睐的优质农产品相比,国有粮库从农民手中收购的粮食普遍存在质量差、价格高的缺点,这也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巨大压力。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在于粮食种植生产过程中所需的种子、农药、化肥、劳动力等都是市场经济价格,而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却是计划经济价格。这种矛盾性也决定了粮食产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
在剖析形势,找出症结的同时,邗江区粮食局也开始逐步调整发展管理模式。如何引导农民种植优质产品?如何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如何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围绕这一系列命题,邗江区粮食局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工作全面开启。
创新模式,整合资源,因地制宜落实细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强调“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这充分体现了中央对国家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列入国家安全法,凸显粮食安全的战略地位。特别是在国务院机构改革进程中,国家粮食与物资储备局的组建,极大地提升了邗江区粮食局创新模式、改革升级的信心和动力。以乡村振兴为目标,邗江粮食人围绕产业链延伸、合作平台打造等进行创新发展。
姚正根介绍,“发展粮食种植产业化,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我们与江苏金土地种业有限公司实施战略合作,由金土地种业有限公司在本地多个乡镇,通过土地流转,组织种粮大户、合作社成立扬州市农户家庭农场协会,进行规模种植优质小麦、水稻,培植优质粮源基地。”在此基础上,区内粮食国有收储企业发挥在资金、仓储等方面优势,加强与粮食加工企业的合作,开展代收、代储业务。粮食收购时发挥市场导向作用,做到优质品种和普通品种区别对待,实行优质优价。同时,邗江区粮食局还充分应用低温储粮、绿色储粮新技术,对优质品种进行分类、分级收、储,确保粮食的品质。
科技兴农是农业特别是粮食种植产业的强大推动力,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离不开科研院所、技术人员的支撑保障。邗江区粮食局在坚持产业化经营,延长产业链条的同时,走出了因地制宜、合作共赢的发展新模式。全区大力发展粮食种植产业化,培植优质加工企业。
8月19日~20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召开全国加快推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第二次现场经验交流会。会议主题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头食尾”和“农头工尾”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交流经验,创新举措,着力构建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加快建设粮食产业强国。其中,“五优联动”战略(优粮优产、优粮优购、优粮优储、优粮优加、优粮优销)的提出,进一步提升了邗江粮食局围绕产业链与合作平台的打造,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的信心和动力。其中,该局与江苏金土地种业有限公司的战略合作开启了粮食产业改革发展新局面。
“江苏金土地种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农业高科技种子企业,主要从事农作物品种的培育和技术贸易,农作物种子的繁育及营销等。作为股份制公司,金土地的股东包括中农发种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现代种业发展基金有限公司和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等国有企业与科研机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小麦育种专家程顺和不仅作为首席科学家领衔金土地的育种团队,也是公司的股东之一。”据姚正根介绍,邗江区粮食局与金土地种业有限公司的战略合作,可以充分挖掘和发挥双方核心优势,在培植优质粮源基地、发展粮食种植产业化方面开展深层次战略合作,实现种子企业、种植大户(农户)、购销企业、加工企业的有效联合、多方共赢、共同发展。
提及“公司协会科研院所农户”的创新模式,姚正根对产业前景十分看好。他分析认为:“随着这一创新模式的推广,把加工企业、科研院所和种植大户(农户)有效地连接起来。特别是在打造优质产业基地的过程中,我们依托合作单位技术、人才、品牌优势,共同培育规模大、品牌响的大米加工企业,积极探索建立‘产、购、储、加、销’全产业链新模式,延长产业链条,提高粮食附加值。通过市场化引导、价格杠杆,把金土地种业有限公司、收储企业、种植大户(农户)、加工企业联结起来,实现多方共赢。”
值得一提的是,在坚持特色化生产,调优种植结构的过程中,邗江区粮食局没有盲目跟风,而是结合本地土壤、气候、生态环境等实际,鼓励粮食种植大户、合作社种植具有扬州特色的优质稻米和强筋、弱筋小麦。与此同时,粮食局还通过资源整合与战略合作,因地制宜地在产业经营模式上进行创新推广。
“我们通过和金土地种业公司的战略合作,与种粮大户、合作社等粮食种植主体签订紧密型订单或松散型订单,实行订单种植,为种粮大户、合作社等粮食种植主体提供种子、化肥、农药、贷款和种植方式、模式定制等服务,在粮源基地打造‘一区一品’、配套‘良种良法’的一站式订单农业,实现粮食种植统一品种、统一管理、统一收储。与此同时,粮食收储企业通过以销定购,积极拓宽销售渠道,在种植、收购前落实销售订单,减少经营风险。”姚正根介绍。
改变行政推动的传统工作方式,用市场化模式做优质农产品基地,也为粮食部门分级收购提供了可能。随着产业链、合作平台的搭建与完善,邗江区粮食产业走出了具有扬州特色的转型发展之路,也为乡村振兴事业开辟了新局面。
(中国改革报)
上一篇:韩长赋:把乡村振兴变成一把手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