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农业”的概念早在40年前就由草地农业科学家任继周院士提出,但是在过去没有得到充分重视。随着未来我国人口增速放缓以及城镇化的步伐加快,居民的饮食结构会发生变化,对于肉禽蛋奶这些农副产品的需求也会慢慢加大。为了保证居民餐桌上农副产品的充分供给,保证饲料的充分生产就显得尤为重要。
“草地农业”实为“粮改饲”
在过去很多年,我国虽然已经基本实现了粮食的自给自足,但是饲料的外向依存度却很高,类似苜蓿、干草、酒糟粕这些饲料都需要大量依赖进口。
我国粮食年产量已经连续超过6亿吨,在这6亿吨粮食中,有4亿吨左右都是用作饲料来喂养猪牛羊鸡等牲畜和家禽。这就意味着,如果我们适当调减粮食种植规模,把过去用来种粮的土地用来种草,再把草作为饲料喂养家禽,效率会更高、营养也会更全面。
这种发展“草地农业”的思路,其实就是目前中央反复强调的“粮改饲”。
“草地农业”的“地”从哪里来?
对于习惯了种粮的农民来说,突然变成种草,并且要发展草畜一体,恐怕一时间很难接受。中国的耕地资源宝贵,四海之内无闲田,但是有一些土地却可以用来专门种草,而且不会侵占原本的耕地资源,那就是盐碱地。
盐碱地种草是否可行?
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副院长、盐碱地生物资源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柳参奎:“如果盐碱地变成了草地,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来看,草地也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农业到畜牧业再到生态系统的角度,都有其重大价值。”
盐碱地改良的难点在哪?
很多盐碱地治理技术都有一定的局限性。盐碱地治理的矛盾在于面积太大,降低成本是盐碱地实施改造时需要考虑的最重要因素。从现有的各种方法来看,造价高、实施难是普遍的情况。相较于用化学、工程的方法治理盐碱地,用植被来恢复是最好的办法,但是最大的困难在于怎么让植物在比较严酷的环境下长出来。
盐碱地如何进行改良?
由于盐碱土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水分状况不良,所以在改良初期,重点应放在改善土壤的水分状况。
根据当下的研究,盐碱地的恢复一般分几步进行:首先排盐、洗盐,降低土壤盐分含量;再种植耐盐碱的植物,培肥土壤;最后种植作物。
此外,中国农业大学的胡树文教授和他的团队自主研发了新型高分子土壤改良剂,结合缓控释肥料、专用功能性肥料、专用种子处理剂等配套措施,通过在作物全生育期内提高作物的综合抗盐碱性能,提升作物产量与品质。
另外还有一些方法,比如清华大学脱硫石膏改良盐碱地技术、广西农科院粉垄改良盐碱地技术、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所盐生植物改良盐碱地等技术,都通过在全国不同区域的试验示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最显著的作用就是提高了作物产量。
盐碱地种草怎么做到生态、经济效益双收?
从生态角度来说,把盐碱地恢复成为草地可以防止水土流失,慢慢恢复土地活力,同时减少碳排放;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看,恢复之后的草地可以用来发展节粮型畜牧业,这样就可以为消费端提供更多优质的肉禽蛋奶,同时把优质的耕地资源节省下来。从目前来看,在我国面积接近16亿亩的盐碱地犹如一座富矿,有很大的挖掘空间。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之声)
上一篇:2019年全国农机补贴政策解读
下一篇:水稻补贴:种多少,拿多少,怎么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