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灌浆期是决定产量的关键时期,从生物学的角度看,此时是受精卵发育形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的过程。从生产角度看,此时是粒重形成的关键时期,前期的有效穗数、穗粒数已经无法改变,促进籽粒饱满,增加粒重成为最后的增产手段。
生产上此时要保证有充足的光合面积和通畅的物质运输渠道,延缓叶片衰老,延长光合产物合成时间,促进营养向籽粒运输,关键的管理就是养根保叶。
那么,此时影响水稻根、叶生长的因素有哪些呢?小编认为,一半看天,一半在人。
1、光照,靠天
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影响稻叶的光合作用和碳水化合物向谷粒的运转。灌浆期的光合效率直接影响水稻产量。如果这段时间碰上台风带来的阴雨天气,无疑对水稻的灌浆有很大影响,就像这两天,南方早稻基本都在灌浆了,但是,突如其来的连续暴雨,让水稻光照不足,光合产物合成受阻,对籽粒饱满肯定有很大影响。
2、温度,靠天
一般最适灌浆的气温为20至22摄氏度,且在灌浆前15天,以昼温29摄氏度,夜温19摄氏度,日均温24摄氏度为宜,后15天以昼温20摄氏度,夜温16摄氏度,日均温为18摄氏度为好,结实率高,适宜的灌浆温度,有利于延长积累营养物质的时间,细胞老化慢,呼吸消耗少,米质好。温度过高,细胞衰老过快,温度过低,营养功能不全,都不利于灌浆。
3、水分,看人
灌浆期对水分的要求,仅次于拔节长穗期和分蘖期,此期水分不足会影响叶片同化能力和灌浆物质的运输,灌浆不足,造成减产并影响米质。
水稻灌浆的营养物质主要靠上部三片绿叶光合作用制造养分来供给,要想保持这三片绿叶不早衰,就必须保持根系的活力,而增加土壤的透气性,才能保持根系活力,因此,这一阶段要采取干干湿湿的间断灌水措施,即上水后自然落干l~2天再灌水,以增加土壤中氧气,维持根系活力。且不易撤水过早,以防水稻因缺水而造成水稻早衰而影响产量。尤其是双季稻区双抢时节,大部分田提前断水促黄,单粒重受损,对产量是一种伤害。合理的做法应该是在保证晚稻移栽期的前提下尽量晚断水,让早稻有充足的时间灌浆结实。
4、保肥,看人
灌浆期间,要求叶色浅绿,维持最大绿叶面积,防止叶片早衰,对水稻产量影响很大,生产上常采用根外施肥。在齐穗期看苗追肥,如果叶色淡黄脱肥,就应采取补施磷肥、钾肥或追施粒肥等手段,确保灌浆过程的正常进行。需要注意的是,追肥必须在在齐穗后15天之内完成,以免贪青。
目前水稻已丰收在望,为获得更好收成,抓好最后的管理阶段,养根保叶,同时做好纹枯病、稻瘟病、二、三化螟的防治工作,增产增收,胜券在握。
下一篇:破解小麦高质量机械化播种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