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大,病虫害也比较多。近期,农业农村部专家给出预测:今年我国小麦春季主要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发生面积8亿亩次,重于上年。其中,小麦条锈病全国发生面积6000万亩,小麦赤霉病全国发生面积9000万亩,蚜虫全国发生面积2亿亩次。
面对小麦重大病虫害即将爆发的严峻形势,农民朋友该怎么办?
小麦进入拔节期后是麦蜘蛛、蚜虫等害虫的危害盛期,也是纹枯病、条锈病、赤霉病等发病的高峰期,及时做好“一喷三防”工作很有必要!
小麦“一喷三防”
是指将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如微肥、抗旱剂等)混配,一次施药可以达到防病虫害、防干热风、防倒伏,促进小麦正常生长,防早衰、增加粒重的目的。
随着玉米秸秆还田的普及,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提高,虽然利于小麦和下茬玉米的增产,但也带来了更多病菌的积累——全蚀病、纹枯病、根腐病、赤霉病等病害逐年加重。同时,随着小麦产量的大幅度提高和持续增产,对养分的需求也逐年增加。因此,本着节本增效的原则,当下农民朋友喷药喷肥时,最好能做到一喷多防!
小麦“一喷三防”关键时期
小麦一喷三防适宜在小麦拔节期、抽穗扬花期、灌浆成熟期各喷施1次。北方小麦主产区,小麦“一喷三防”或“一喷多防”的时间一般是在每年的4-5月份,即,主要集中在小麦拔节期至抽穗扬花关键期进行。
(一)拔节期。以防治条锈病、纹枯病、茎基腐病为重点,挑治苗期蚜虫和麦蜘蛛。
对小麦条锈病和纹枯病,防治药剂可选用戊唑醇、丙环唑、烯唑醇等进行防治;小麦茎基腐病由于登记的农药较少,可选用氟唑菌酰羟胺、噻呋酰胺、氰烯菌酯等防治镰刀菌的药剂防治,注意加大水量将药液喷淋在麦株茎基部,以确保防治效果。
麦蜘蛛可选用阿维菌素、联苯菊酯、马拉·辛硫磷、等药剂喷雾防治。
(二)抽穗扬花期。以预防小麦赤霉病、控制吸浆虫为主,兼顾锈病、白粉病。
防治赤霉病的药剂可选用氰烯菌酯、咪鲜胺、戊唑醇等;在赤霉病重发区,可选用丙硫菌唑、氟唑菌酰羟胺等药剂,要保证足够的农药有效成分使用量,施药后3—6小时内遇雨,雨后应及时补治。如遇适合病害流行的连续阴雨天气,应隔5—7天再用药防治1—2次,以确保防治效果。小麦锈病、白粉病选用三唑酮、烯唑醇、腈菌唑等进行防治,严重发生田,应隔7—10天再喷1次。
对小麦吸浆虫,在孕穗初期当早晨或傍晚手扒麦垄看到1—2头成虫在飞时,应及时选用辛硫磷、毒死蜱、高效氯氟氰菊酯等在杀虫剂进行防治。
(三)灌浆成熟期。重点防控麦穗蚜及中后期多种病害,提倡综合用药,达到一喷多效。
当田间百穗蚜量达800头以上,益害比(天敌:蚜虫)低于1:150时,可选用啶虫脒、吡虫啉、氟啶虫胺腈、抗蚜威等药剂喷雾防治。
当穗期病害仍需防治时,可结合小麦“一喷三防”,实施杀虫剂、杀菌剂和生长调节剂等科学混用,综合控制。杀菌剂可选用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己唑醇、丙环唑等。
小麦“一喷三防”是保障小麦增产增收的一项综合管理措施,也是保证小麦顺利孕穗灌浆、提高后期产量品质的重要管理手段,而选择最恰当最有效的杀菌剂、杀虫剂、叶面肥,并在最佳恰当的防治关键期喷打,则是提高小麦“一喷三防”或“一喷多防”效果、实现小麦后期稳产和高产的关键所在。
上一篇:小麦拔节期苗情综合研判与田管建议
下一篇:小麦抽穗扬花期,严防赤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