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蚜虫是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发生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一种害虫,尤其是在小麦生长后期发生严重,一旦错过最佳防治期,常常造成暴发,导致小麦严重减产,小麦蚜虫发生都有哪些特点,又该如何防治呢?
蚜虫发生特点
小麦蚜虫根据发生时间,分为苗蚜和穗蚜,苗蚜发生在小麦苗期,主要危害小麦的叶片,多聚集在叶片背面刺吸叶片内的汁液,苗蚜由于受温度限制,繁殖速度慢,繁殖量少,再加上药剂拌种,一般不会造成严重危害。穗蚜多发生在小麦生长中后期,可危害小麦的叶片、茎秆和穗部等多个部位,在高温干燥条件下,繁殖速度快,容易造成暴发,对小麦危害严重,危害较轻时,仅有部分叶片生长不良,危害严重时,造成上部叶片变黄干枯,麦穗不能抽出,穗部被害严重时,籽粒发育受到影响,形成大量的秕粒,从而造成减产。
蚜虫爆发时间
小麦蚜虫适应性强,危害时间长,在7~27℃均可发生,最适宜的温度为20~22℃,空气相对湿度35~67%。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生,苗期主要危害小麦的叶片,入冬后,当温度降至6℃以下时,成虫多在小麦茎基部进行越冬,春节过后,当温度回升至7℃以上时,即可爬到叶片上危害,随着温度的回升,逐渐进入危害盛期。可危害小麦的叶片、茎秆和穗部等多个部位,4月上中旬,一般在小麦抽穗至灌浆期,当温度超过20℃,降雨偏少时,蚜虫繁殖速度加快。几天就可繁殖一代,数量呈几何级增加,进入暴发期。
防治时间
小麦在抽穗扬花期,温度一般在20℃以上,最适宜蚜虫的发生和繁殖,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繁殖速度最快,最容易爆发成灾,蚜虫多从下部叶片发生,逐渐向上蔓延。因此,防治小麦蚜虫的最佳时间是在4月中旬,小麦抽穗后至灌浆期,药剂一定要选择具有内吸传导作用的杀虫剂,才能将中下部的害虫彻底杀死。可选择吡虫啉、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等药剂。
防治方法
可在小麦抽穗后,结合防治小麦条锈病和赤霉病,用22%高氯氟·噻虫嗪悬浮剂10毫升 17%唑醚·氟环唑悬浮剂50毫升,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该配方不仅具有触杀作用,也具有很好的内吸传导性,对上部和下部的害虫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有效控制住蚜虫的继续危害和蔓延。防止蚜虫暴发成灾。
上一篇:小麦喷施多效唑方法及功效分析